靳秀萍:一碗玉米糁,悠悠岁月情!
·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
文 | 靳秀萍
窗外,绵绵秋雨滴嗒正酣;窗内,几丝秋风蹿了进来。屋里一下子阴冷了,正看电视的老公忽然说,这种天气该吃玉米糁子了。我听出了言外之意,立刻下厨拿出两个胡萝卜切成丝状,撒上葱花和辣椒面,加几粒生姜,等油热到七八分熟时,泼在红艳艳的萝卜丝上,整个房间顿时香气四溢。此时,锅里黄灿灿的玉米糁子正冒着泡呢。
看着老公狼吞虎咽的吃相,思绪飞回了80年代初我的小学时代。天寒地冻的课堂上,我饥肠辘辘地大声背着课文,心却在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铃声响起,第一个冲出教室裹紧棉袄向家奔去,为的是尽早吃上那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糁子。
进入房间一刻,鼻子冻得直流鼻涕。踢掉棉鞋爬入被窝,手放在屁股下面,感受热炕的温暖。这时,母亲将一大碗玉米糁子递上,黄灿灿的糁子、绿莹莹的油菜叶。双手捧住碗,僵硬的手指随着碗壁的温度渐渐柔软了些,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块糁子放进口中,等母亲喊“慢点,烫”时,糁子已经下肚。顿时,一股暖流传遍全身,等到一大碗糁子全部下肚,发麻的脚趾也渐渐暖和过来。我们姐妹几人坐在炕上,母亲站在炕下随时待命。物质匮乏的80年代冬天,玉米糁子可是农村人早上的主要饭品呢。
灰暗萧条的冬天,因为母亲的勤快,我们的饭碗里总是绿意盎然。
漫漫冬天,别人家有时候接不上顿,配玉米糁子的就只有辣子水水,而我家从来不断绿色。也有邻居端着一碗糁子,到我家来就我家的绿菜的。为了这个,整个秋天对母亲来说,是最繁忙的季节。初秋,趁着玉米还没熟透,早种的油菜已经起身,母亲细心地把别人扔在地头的废苗或送给我们的油菜全捡回来。晚上,在昏黄的我们写作业的灯下细心地分拣,放开水锅里一焯,再一串一串地挂在铁丝上晾晒。蓝天白云下,这一串串生命的绿色融进了母亲多少的期盼和憧憬!
有几年时间,从暑假开始母亲已经在存储着冬天的绿色。雨水丰盈的夏秋田野里、塄坎边到处都生长着茂盛的灰灰菜,那也是我们冬季配玉米糁子的好菜。趁着锄玉米间歇,母亲挑上一篮篮灰灰菜,晾晒干后等到吃时再在开水锅里一焯,油泼辣子一炝,味道简直太好了。如今,春天里我也会去城外挖野菜,女儿最喜欢吃呢。在那灰暗、萧条的冬季,绿莹莹的油菜叶子和灰灰菜就着吃黄灿灿的玉米糁子,不亚于一顿饕餮的美味。
玉米需先剥皮,然后挂起晾晒干后才能剥成颗粒,最后才是粉碎成糁子。挖了玉米杆后不出几天,各家房前屋后都晾晒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黄灿灿的玉米垛或玉米串。这个时期,孩子们下午放学后就不能像往常那样自由自在地玩了,要帮大人撑袋子,清扫玉米粒,但却是那样的不情愿。尽管农活众多,母亲总会忙里偷闲地拣出上好的玉米棒,为拉新糁子做准备。我们姐妹在灯下做作业,母亲借着昏暗的灯光,把那些还没干透的玉米棒用手一行行地剥下来,我们也会在作业之余帮母亲剥玉米,一会儿功夫手掌便疼痛难忍。如今想起,母亲一个人曾承受了多大的辛劳!第二天起来,一袋玉米粒放在地上,昨晚剥玉米的战斗踪迹全无。
剥成玉米粒后,还要再晾晒的,然后用簸箕精心收拾干净,母亲约上同村婶子去邻村磨回沙粒般的玉米糁子,还得用簸箕将多余的糠皮扬出,黄灿灿的玉米糁子在空中飞扬成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好奇的我也曾尝试过,但总会给母亲带来不少的麻烦。对玉米糁子的喜欢,一直延续至今。想起来,我家总比别人家早先吃到新鲜的玉米糁子;小时过年等不到正月十五前,还有让母亲做玉米糁子吃的有趣经历呢。
一粒粒玉米,在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手中,变幻成风格各异的美食,大颗糁子更成为夏季餐桌上的首选美食。晨曦中,母亲早已蒸好一摞面皮,出门前,将生的大颗糁子倒入锅中掺上足够的水,用上好的硬柴微火慢炖,既要能烧熟还得小心着火。挥汗如雨劳作一上午,喝一碗加盐的大颗糁子吃一碗面皮儿,所有暑热和劳累都会消失殆尽。
上初中以后,每周只能吃到一次母亲做的玉米糁子。这时,怜女心切的母亲早饭总会多做一盘凉拌胡萝卜丝儿和一盘炒土豆丝儿。母亲的刀功极好,萝卜丝儿切得又细又匀,再加上丝丝的葱白,酸辣中带着一股香味。菜吃完了,红红的菜汤可不能浪费。瞧,两个妹妹抢着端起菜盆将剩下的汁水倒进锅中,用铲子将锅底的玉米糁子铲成一条条两指宽的长条锅巴。这样的美味,是轮不到父亲的。
记得有一天早上,准备去盛第二碗糁子。推开厨房门,不由“啊”的一声,父母寻声赶来,母亲一把将我搂在怀中。这才看清楚一个要饭的,正坐在我家烧火的凳子上吃玉米糁子呢。只见他惊恐地抬起头,碗顿时掉在了地上。母亲跨进厨房把我推出门外,要饭的直往后躲。母亲拿起一个大碗,又盛上满满一碗,递给那个要饭的,他惶恐地望着我们,母亲吩咐我去房间端来绿菜给叫花子夹了几大筷子,父亲也示意他坐下来吃。我这才看清,那个叫花子满头柴草,趿一双拖鞋,脚指头露在外面流着脓水。临走前,母亲又塞给他两个馒头,把父亲的旧棉鞋也送给了他。
初中几年,早晨在学校,也能吃到我喜欢的玉米糁子,只是缺少了母亲的味道。站在北风呼啸的操场,看着前面那游蛇似的队伍,尽管极力地跺脚,但那可爱的脚趾却一点也不回应我,我知道它们早已失去知觉。看!前面买到饭的同学,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起来。一个个打着饱嗝,用手抹一下嘴巴,心满意足地离去。我心里默默地数着:一个,两个……忽然,前面队伍中挤进两个高大的男生,我一时有些怒火冲天,可是,面对两个强悍的男生,却敢怒不敢言。同伴居然怂恿我将他们拉出来!我?如此矮小,再看那两个男生,我强压怒火,心里默默地咒骂:真不知廉耻。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把碗放进去,递上一张二两饭票,肤色黝黑身材肥胖的中年女人,动作麻利地倒进一勺糁子,第二勺时又极力地抖掉部分玉米糁子,再用筷子夹起所剩无几的白萝卜条。薄薄的洋瓷碗外边没有一点点温度,疾步回到宿舍……有的时候,等我们辛辛苦苦排到跟前时,厨师一句冰冷的“没饭了!”等待我们的只有啃冷馍头的份了。就是在家最常吃的玉米糁子,竟然可能也吃不到嘴里!
玉米糁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只是配菜不同,吃法不同。夏季多吃的是大颗糁子,其它季节吃的是磨糁(细颗糁子)。有时,新糁子下来了,还在吃旧糁子呢。不过,我家基本上新糁子下来了就吃新的。
如今,慵懒的我已经很少做早餐,依靠玉米糁子果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秋冬吃玉米糁子只是为了换换口味。一碗玉米糁子里,映射着时代的变迁。
中秋节晚上,一大家人坐在舒适的餐厅,看着满桌丰盛的佳肴,父母感慨道:“这是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过,糁子还是好吃。”
“过去,人们只是为了吃饱,如今,大家都讲究吃得健康。”妹夫说道。
是啊!饮食的变化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如今,人的饮食观念正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更新。时代的车轮早已将往昔的苦难甩掉,在如烟的往事中,采撷记忆的花瓣,串成岁月的风铃,回响于生命深处!
“再来一碗!”老公的呼唤将我从记忆的沉思中唤醒,看着同学群里发出的收玉米的图片,我快速地给老公添了满满一碗,也忙给自己盛上一大碗玉米糁子……
靳秀萍,中学教师,敬畏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喜欢徜徉于美妙的文字海洋中,感受人情冷暖。任岁月流逝,我只愿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悦读推荐】
本期组稿:辛 克
文字编辑: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了解凤翔讯息,敬请扫码关注《凤翔视窗》头条号和企鹅号
《凤翔视窗》头条号 《凤翔视窗》企鹅号